中国餐饮人在“纽约”
发布时间:2020-01-08   浏览量:844

当洋餐饮纷纷落脚中国大地之时,中国餐饮也在努力走出去,寻找新的机遇。

01 圣诞节吃“中餐”的美国人

1994年,一部由冯小刚导演的《北京人在纽约》成了当时的现象级电视剧,只因在当时,美国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国度,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也不相同,有人说那里是天堂,有人说那里是地狱。

无数人渴望着换一片天地,就能找到新的机会。

而中国餐饮,探索这片土地的时间更加久远,早在两百多年前,中餐就随着一批远渡重洋前往异地淘金的华人进入了美国市场。

然而自由女神不自由,甚至谈不上平等。

勤劳廉价的中国劳动力,成了十九世纪末美国人的眼中钉,他们把华人和日本人都看做是社会的威胁,冠以“黄祸”之名,行尽一切歧视与打压之事。

▲19世纪末美国杂志上刊登的“黄祸论”插画

与华人相伴的中餐,自然也成为歧视的对象,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,海外中餐身上都贴着“廉价低等”的标签,当时在美国坊间,甚至有中餐是由老鼠内脏制作的传言。

中餐为了在异地他乡生存下去,做出了许多改变,这些改变,让它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,比如甜酸味儿的左中堂鸡、李鸿章杂碎、夹杂着字条的幸运饼干、和各色水果混在一起焖煮的肉类......

▲美剧《生活大爆炸》中主角们最爱围在一起吃“中餐”

在不久前的圣诞节,B站知名UP主郭杰瑞在美国街头做了一期节目,介绍了那些在圣诞节去中餐店吃饭的美国人。

他们认为在圣诞节吃中餐,最开始可能是因为圣诞节只有中餐厅仍在营业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活动已然成为了一种美国人的传统习惯。

▲圣诞节吃中餐已经成为美国人的传统习俗?

美国人已经不再把完全本土化的中餐当做一种外国菜,而是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。

可以这么说,最早出海的中餐身上,已经没了中国魂。

2018年5月,著名美式中餐连锁品牌“华馆”计划将店开到中国,结果却遭到了美国网友无情的嘲笑,他们表示:这种行为就像星巴克想把店开到意大利。

02 如今,出海的中餐不再徒有空壳

今年7月,大龙燚火锅纽约店筹备期间,高调登录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巨幅广告,这份中国传统味道一改当年被欺压的软弱形象,昂首挺胸地出现在美国消费者面前。

▲大龙燚登上纳斯达克巨幅广告(图片来源:大龙燚官方微博)

美国火锅产业联合总会会长林孙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约十年前,火锅店在美国只是零星出现,之后的五年,美国才兴起了火锅店热。

近一两年,中国的一些连锁火锅店开始进入美国,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火锅热潮。

林孙捷用“生意火爆”来描述美国火锅店的生意状况,“在纽约的一些品牌火锅店,每天下午四五点就开始排队,有时营业到凌晨一两点。

今年9月,大龙燚登上《纽约时报》,著名餐厅评论家Pete Wells以“bubbling broth 冒泡的汤”为主题,介绍了火锅在纽约掀起的热潮,以及美国人吃火锅的心得体会。

文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火锅的历史以及所代表的饮食文化,还非常与时俱进地认为,“火锅不仅是一种美食,也可以看作是一项集体活动,每个人都在共用的汤锅里捞取他们的晚餐。”

而且文章还生动形象地将鸳鸯锅翻译成了“two-chambered hot pot”(有间隔的热锅子)、玫瑰冰粉翻译成“the rose jelly dessert”(玫瑰风味的果冻式甜点)。

除此之外,作者还介绍了诸如鸭肠、黄喉、鸭掌等在外国食客眼中比较“奇特”的原材料,从多个角度比较全面、立体地向各国食客介绍了成都火锅。

比起过去外国人对中餐的偏见,这毫无疑问是一种进步。

不仅是火锅,其他原滋原味的中餐也正不断丰富海外的餐饮市场。

在纽约曼哈顿中城的繁华街市,有一家中餐厅“倾城”,连续六年获得“米其林一星”评级。

来自中国的王怡明和张弦夫妇辞去金融行业高薪工作,于2011年创办了这家以张爱玲小说《倾城之恋》为灵感命名的中餐厅

▲王怡明和张弦夫妇在“倾城”店里(图片来源:新华社)

他们放弃“左宗棠鸡”和“炒杂碎”等流行的“美式中餐”菜品,转而选用地道中餐的做法和工序加工菜肴。

现代中餐在海外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,根据美团推出的数据显示,2019年,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有超10万家中餐厅,年均增长率27%,海外中餐厅数量逐年攀升。

中餐出海品类也愈发丰富,川菜火锅大放异彩、小吃快餐也正在成为新的亮点。

▲数据来源:美团网

03 中餐出海仍然面对着许多挑战

虽然现代中餐在海外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,但这其中依旧隐藏着各式各样的经营难点。

首当其冲的,就是本土化问题。

中餐品类丰富、灵活多变,且因为中国幅员辽阔,各地的饮食习惯与偏好都不尽相同,在中国国内,都难以找出一家能被全国各地区人民接受的中餐品牌,更别说走出中国,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了。

中餐出海,本土化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,正如麦当劳、肯德基来中国发展就需要适应中国人口味一样,中餐出海,也得做出改变。

但如何在改变的同时,不像初代出海的中餐那样丢掉“中国魂”,成为了很多餐饮品牌最为头疼的一点。

有的品牌选择改变定位,比如一家开在法国巴黎的沙县小吃,就将自己定位为中高端异国料理品牌,不仅店内装潢精致优雅,还配有高大上的餐具和菜单。

在产品方面,他们也做出了调整,比如把飘香拉面中的猪肉馅换成了法国人喜欢吃的鸡肉馅。

正是依靠着这些,这家沙县小吃成功把一碗在中国只要10元的飘香拉面卖到了10欧元(折合人民币80元)。

而另一家开在葡萄牙的沙县小吃,也特意根据当地人的口味推出了“油炸扁肉”和“油炸春卷”两道新菜。

除了本土化,食品安全卫生、人工成本高等,也都是中餐出海的压力之一。

在国外,中餐馆因为不符合当地食品安全卫生要求没少被罚,火锅店更是首当其冲。例如某品牌在韩国门店,使用了国内常见的嫩肉粉,就被罚款60万元。

“到海外开店,还要了解当地食品的法律法规。  同样一个国家不同的州,法律法规都有差异。  比如说澳大利亚,在悉尼你可以吃到鹅肠,但在墨尔本,你永远吃不到,因为不合法。  后来我们要求在海外开店的股东中,必须要有懂法务 的。  ” 大龙燚董事兼副总裁表示。

中餐出海有机遇,也有危机,而且餐饮品牌在海外的布局,也并不能仅仅将它看做一单生意,正如大龙燚的品牌slogan“让世界爱上成都味”一样,出海的中餐,还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感。
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企业资质
企业荣誉
企业文化
公司历程
领导简介
新闻资讯
公司新闻
行业资讯
员工活动
员工培训
传统文化
服务中心
服务中心
关注我们
新浪微博
腾讯微博